降低人工成本,關鍵是要預防企業的富貴病
人工成本是如何做高的?主要有四個路徑:①組織架構越搞越復雜,監管機構、平臺部門越設越多、越建越大,不直接創造價值的人越來越多,人工成本自然越來越高;②公司名頭越來越響,招聘要求越來越高,專科生能做的事也要招聘本科生、研究生做;③搞人性化管理,念及苦勞、尊重老人,結果養了一堆廢人;④照顧各種關系,招進來許多閑人。
人口紅利減少、通貨膨脹都會推高人工成本,這是企業不能左右的。但加強內部管理,提升人均產值和人均利潤水平,這是企業必須努力做到的。因此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決不應該簡單理解為降低單個員工的工資,降低人工成本也不是定位與降低人工成本總額,而是要降低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。
員工工資很低的企業,人工成本可能很高;員工工資很高的企業,人工成本可能很低。這是一個有辯證色彩的話題。如果企業存在大量的冗員,五個人干三個人,即便每個人工資都不高,公司整體人工成本卻可能很高。反之亦成立。據統計,華為員工2016年平均年薪超過60萬,可是,華為的整體人工成本在行業內并不高。
人工成本是如何推高的呢?主要有四個路徑:
第一,組織架構越搞越復雜,監管機構、平臺部門越設越多、越建越大,輔助職能部門越建越全。
這樣一來,不直接創造價值的員工越來越多,人工成本自然越來越高。擁有一個龐大的總部平臺,這幾乎是大企業的通病。把企業建成功能齊全的小社會,這是國企的通病。
要知道,消費者不會為企業這些不創值的人工成本買單。可喜的是,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和企業經營壓力的加大,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“減負”,將人事、財務、行政等后勤事務外包給相應的專業企業,企業只留下核心業務部門,以節省人工成本。生產制造型企業、建筑企業甚至可以將生產與建安外包,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將銷售外包。
第二,公司名頭越來越響,招聘要求越來越高,專科生能做的事也要招聘本科生、研究生來做。
前些年,去銀行上班是年輕人比較喜歡的工作選擇,銀行的招聘要求也是水漲船高,有的銀行甚至招聘研究生坐柜臺。須知,這些工作以前都是由中專生負責的。
企業招聘員工時并非學歷越高越好,員工整體學歷高也不代表公司人力資源水平就高。關鍵是要人崗匹配,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。崗位低配會降低工作質量,崗位高配則會拉升人工成本,降低產品競爭優勢。
第三,搞人性化管理,念及苦勞、尊重老人,結果養了一堆廢人。
最近有篇文章在朋友圈廣為流傳,《對員工人性化的企業都死了》。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,必須輕裝上陣,要時刻保持戰斗姿勢,市場競爭不會給企業的人性化管理加分。企業用人如果不能做到能者上、庸者下,就等于自廢武功。
第四,照顧各種關系,招進來許多閑人。
閑人就是冗員。冗員是公司最大的成本。冗員增加的不僅僅是人工成本,還會增加與人工相配套的辦公成本,如配備電腦、工位、辦公家具等。此外,冗員還會形成一種懶散的工作氛圍,讓公司士氣低落,進取心不足,降低工作效率。如果為了解決冗員的工作問題而因人設崗,那就更糟糕了,這等于是在工作中人為地設置障礙。面對冗員的問題,最正確的思路應該是減員、增效、漲工資。
如果企業用人上有上述四個問題,意味著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患上了富貴病。
華為總裁任正非先生說,管理中最難的是成本控制;沒有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,企業就處在生死關頭。全體員工都要動員起來,優化管理,要減人、增產、漲工資。明年生產要翻一翻,但人員不一定要翻一翻。
任總的這番話道出了解決冗員問題的思路,減員、增產、漲工資。裁減冗員,精簡流程,提升效率,力求工作流程化、制度化、模板化、智能化。實現人均產出提升,再給留下來的員工漲工資,這才是雙贏的管理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