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務總監不同,公司效益便不同;原因在于財務總監的智力和應變。衡量一個財務總監的能力,應該以其智力、應變和擁有對象信息為標準。
目錄:
1、相同的本質和原理
2、出效益的前提條件
3、出效益的具體表現
相同的本質和原理
能干的將帥打勝仗,能干的總監出效益!
大海航行靠舵手,資金運轉靠總監。總監不同,效益便不同;韓信式總監正效益,阿斗式總監負效益。
這里的總監是指財務總監,管理著資金的籌集、核算和投資,是資金的掌控者,以資金的保值增值為天職。
出效益,是指在保值的前提下增值,增加財富,主要是增加貨幣資金。
士兵的統帥在人肉戰場,資金的總監在資金戰場,他們的本質和原理是相同的。戰場的事例大體可以說明資金的本質和原理。本文使用個別顯著戰爭史實來通俗說明資金的運行。
出效益的前提條件
總監出效益,必要前提條件是:有權力、有能力、有舞臺。
一、有權力無能力,結果是敗北。
前260年,在山西省高平西北長平地區,年老的廉頗率領趙軍抵擋了強大秦軍的進攻。后來,趙國換上名將趙奢兒子趙括娃娃來接替廉頗擔任統帥。娃娃趙括,嘴上功夫,無人能贏;但阻擋不了秦軍的進攻,讓40萬元趙軍被埋進了墳墓!
二、有能力無權力,無權開動機器,離開了機器的總監生產不了效益產品。
韓信在劉邦使用之前(25歲),由項羽使用,沒有任何權力,自然毫無戰績。前206年,劉邦拜韓信為漢軍上將統帥,指揮全部漢軍,放手讓他攻打對立諸侯,韓信逐個消滅,統一了國家,締造了西漢江山。
三、舞臺的大小決定了效益的大小。
茶杯微風的能量遠遠小于大海颶風的能量。
四、能力包括智力、應變和擁有對象信息。
1、智力包括邏輯、辯證法和對對象本質規律的掌握。
2、擁有對象信息包括作出正確反應所需要的必要信息。
馬謖失守街亭,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,諸葛亮無兵迎敵,但沉著鎮定,大開城門,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。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,引兵退去。司馬懿由于沒有諸葛亮無兵這一真實信息而作出了錯誤的決策。
3、應變是運用智力對對象信息及時作出恰當的對策、反應。
同一個原理、同一本書,在不同的人手里,便產生不同的效果。正所謂運用之妙,存于一心!
一只虎帶一群狼會打敗一只狼帶一群虎。
那是統帥不同,策略不同,應變不同,使得結構不同、整體力量不同,結果便不同!
前204年,韓信帶著一群烏合之眾,背水作戰,置之死地而后生,打敗了20萬虎狼精銳趙軍。
227年,馬謖把軍隊部署在街亭石頭山上,企圖按照兵法:置之死地而后生、居高臨下、勢如破竹;但被司馬懿大軍重重包圍住,數萬蜀兵被殲滅,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。
出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應變,是方法;財務總監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及時作出解決的恰當方法。財務總監的不同,其中重要區別之一就是不同的應變、不同的方法。
五、衡量一個財務總監的能力,應該以其智力、應變和擁有對象信息為標準;
但很多公司卻舍本逐末,以“貌”取人,傾向于以個人的年齡、經驗和學歷為標準;并認為成正比:年齡越壯,在三十七八至四十五歲之間,能力就越大;經驗越多,做過大型集團、跨國集團高管的工作,能力就越大;學歷越高,越是博士、越是專家,能力就越大。
比如挑選總監,學歷前提要博士、海龜、專家,如果單有博士、海龜、專家頭銜,恐怕會壞事。因為這些外在形式的東東與效益之間并不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系。
如果以年齡或經驗為標準選才,也屬于以“貌”取人的低級范圍。因為年齡越壯或越大,與智力和應變高水平層次并無必然因果關系;經驗越多,與智力和應變高水平層次并無必然因果關系。
韓信年齡輕輕,在當統帥以前,并沒有指揮過兵團作戰經驗,一樣能百戰百勝!前206年,劉邦拜25歲的韓信為漢軍上將統帥,而那時韓信從來沒有指揮過兵團作戰,在兵營里偶爾做過芝麻大的小小隊長。但他一出手,就將身經百戰的先秦朝后楚國的名將章邯打敗,占領了三秦(現在的西安市周圍),不用4年時間,便消滅了能力拔山河兮的項羽軍團,統一了中國。
208年,身經百戰、攻城掠地、統一了長江以北的53歲魏王曹操親率20萬精兵,被33歲的東吳周瑜率領聯軍5萬,用妙計一把火燒敗。
222年,身經百戰、建立了蜀國的62歲劉備親率7萬精兵,被39歲的東吳奇才陸遜率兵5萬,放一把火,燒了劉備七百里兵營。
學歷、職稱、職務、年齡和經驗不是衡量總監的標準,而是衡量總監的一種途徑、手段,屬于表面形式的東西,最后關鍵的因素是個人的智力和應變。
財務總監的效益表現
能干的財務總監出效益,具體可表現為:
1、選對項目出效益
2、壓縮成本出效益
3、準確預算出效益
4、合理避稅出效益
5、財政補助出效益
6、借款低息出效益
7、科學內控出效益
8、培養人才出效益
一、選對項目出效益
項目不同,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就不同,效益就不同。
唐太宗時代,出現貞觀之治,政事處理主要依靠房謀杜斷(宰相房玄齡提供項目,宰相杜如晦進行決斷)。提供項目并決斷是財務總監的職責,財務總監不單要房謀,還要能杜斷,為公司的效益和發展提供必要的前提。
1989年,畢業于香港大學文學專業、具有澳大利亞特許會計師資格的和記黃埔總經理霍建寧,決定投入5億美元,重點發展Orange的歐洲電訊業務。2000年(霍48歲)出售所持44%Orange權益給德國電訊巨人曼內斯曼公司,為和記黃埔賺了1130億港元。李嘉誠為此給了他1.6億港元獎金。
二、壓縮成本出效益
根據能量守恒定律,總量是不變的,一方的增加等于另一方的減少,效益的增加量等于成本的減少量,通過減少成本以增加效益。對那些虛假的成本(包含費用,以下同)、揮攉的成本、無效益的成本、低效率的成本,財務總監不單有能力知道,更重要的是還要有方法壓縮成本,有勇氣壓縮成本,增加資金的效益。
三、準確預算出效益
能準確戰略預算,砍掉高帽,是財務總監的能力之一。
無計劃、無預算,支出就會象無底洞。但不當預算,不管過多,還是過少,或者造成浪費,或者夭折業務,都會對公司造成損失。由于個體利益至上的天性驅動,各部門、各分公司、各子公司,都會盡量為自己臉上貼金,盡量過度預算,然后按照批準后的隱含水分預算來花錢,預算過度,也就浪費過度。財務總監的天職之一,就是能看到虛增的預算,把高帽預算砍下來,砍掉的數量,就等于增加效益的數量。
四、合理避稅出效益
做到少交或不交稅費,節省稅費出效益。
具體表現有:
1、爭取到低稅率或免稅率,比如很多企業弄個高新技術企業稱號,弄個減稅或退稅優惠;
2、在低稅率領域增加收入,在高稅率領域增加支出。《公司新來了總會計師》就是說明這個方法的。
3、加大無稅支出。比如通過更高的差旅費補助,將工資和福利支出轉移到無稅的差旅補助陣地,逃避企業和個人所得稅。等等。
五、財政補助出效益
從政府各機構那里爭取到各種名目的補貼、補助,天上掉來金磚,這就是效益!
六、借款低息出效益
借款利率越低,資產收益就越多,遵循著翹翹板中此低彼高的規律。
中國的銀行目前是高利貸,吸血鬼。高高的貸款利率,吸走了多少企業的血汗!但個別銀行的某類貸款還是比較優惠的,還存在著綠色通道。比如政策性銀行的貸款,利率就比較低。實際中不乏公司弄來了政策性貸款來搞高利潤的房地產,甚至從社保基金中弄來低息甚至無息借款事例。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從上海社保局獲得了10億元社保資金炒作國中控股。上海福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從上海社保局獲得34.5億元社保資金收購上海路橋公司股權。
七、科學內控出效益
科學的內部控制,不單能夠防止資金的損失,還能夠提高資金的運行效率,加速周轉率會帶來加速的增值。比如,科學地減少庫存,盡快地收回應收款項,相對應地減少資金的占用成本。
八、培養人才出效益
資金的增值依靠人才的努力,增值和人才成正比,造就了人才,造就了整體,也就造就了效益!運行資金不是財務總監一個人在戰斗,是團隊在戰斗,是整體的力量在推動資金的增值。
狐假虎威,能夠嚇退群獸,不單要有狐貍的聰明,還要有老虎的強大威力,是權謀和實力結合在一起才能成功。
三國時代,蜀國人才稀疏零落,蜀中無大將,廖化做先鋒;諸葛亮再能干,鞠躬盡瘁,但心胸氣窄,沒有廣攬人才,沒有廣培人才,單靠自己和姜維,最后支撐不了蜀國大廈。
財務總監要實現資金增值,少不了廣攬人才、廣培人才。
注:本文不是論文,是隨手寫的散文,水平遠遠比不上我寫的小說,請不必苛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