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節主要內容:
一、 混亂原因和分類
二、 定總體策略
三、 處理思路
第一部分:混亂原因和分類
1. 什么樣的賬可以說是財務混亂呢?
1) 稅務來查賬,說不清楚(如果是金額小的話,可以說是庫存盤點的原因,還有可能是因為稅務和公司財務對收入的分類不同)。
2) 管理者問數字,說不清楚(收入、費用、利潤等)
3) 審計查賬很多對不上(主要是因為有些財務不能正確的解釋公司的收入,成本是按照什么原則確認的,沒有統一的標準)。
4) 盡職調查,數據的來龍去脈說不清楚一些事情的原因說不清楚。
5) 在領導眼里,優勢弄的太復雜,他也認為很亂
同時也不能是表面亂,但是財務人覺得心里面說清楚的,但是如果一旦換人,或者調崗就很難不出現錯誤。
2. 區分一下財務上的混亂
1) 財務混亂還是業務混亂
A. 業務清晰,財務亂----是財務的問題(表現在業務單據清晰完整,所有流程合乎規矩,這時候財務是可以根據業務提供的單據進行進賬的,如果這時候賬務上在是出現問題,解釋不清楚,那就是財務記賬的原因了)。
B. 業務混亂,財務亂---是業務問題(表現在業務沒有提供完整單據,或者沒有及時告知相關事項,財務沒有在賬務上體現公司業務變化,所以在盤點的時候會有出入)。
2) 外帳混亂還是內帳混亂
A. 內帳不應該亂—應該完全按照會計準則記錄,不能只記錄現金銀行張,流水賬式似的內帳,應該準確的反映所有老板商業習慣上的真是情況。
B. 外帳混亂---外帳不亂,是真正的水平
3) 是賬務亂還是管理亂
A. 管理賬比財務賬更細致(因為財務賬更多時候是給稅務局、銀行等外部機構看的,而管理賬是需要支撐公司管理需要的,所以很多數據記錄應該更符合公司的戰略及經營策略)
B. 如果財務賬亂,通常管理賬也亂。
第二部分:定總體策略
1. 把內帳做成好賬
1) 完全遵循真是業務情況進行記錄,白條,沒手續,沒發票,個人賬戶····都應該真是完整記錄,但是個人賬戶,如果是有跟公司賬目有關系,必須完全是公司的,不能和個人的開支有關聯,這些外帳雖然不能接受,但是內帳是完全可以的。
2) 幾乎完全遵守準則,給出經營習慣上的經營結果。(不能完全使用收付實現制,因為的出來的不一定是公司所需要的結果)。
3) 改劃分績效單位,需要細分(例如:項目性公司,應該把每個項目作為一個業務單元進行賬務核算,能夠真實反映績效考核情況)。
4) 內帳一定要與ERP相對應。
總結:公司采用何種記賬基礎,要看公司是否要長遠發展,是否要上市,是否要融資,如果有長遠打算,必須要盡早結束兩套賬的情況,并且使用權責發生制為基礎。
2. 做好內帳的條件
1) 老板管理需要,并且重視(如果老板不需要,則無需這么做)。
2) 財務管理水平要不錯。
3) 業務流程,單據清楚,不亂,(在業務不亂的基礎上,財務賬才有可能做好,并且要定期加強檢查,盤點出差異原因)。
4) 最底線是:要把資金記清楚、把往來尤其是非業務往來(其他應收、其他應付)、把搞成混亂的原因找出來。
總結:一般內帳做的好的,都是公司的老板很支持,很重視,才能做好。
3. 把外帳做出邏輯
1) 很多公司的外帳大部分都是沒有邏輯的,一般都是把每個月有發票的單子,提出來,甚至連現金和銀行賬都對不上。
2) 外帳做出邏輯的核心:看特別的資產外帳上面是否存在,像是比較大的固定資產;銀行和現金賬要能夠跟真實的情況對上;毛利分析是否正確;銷量和采購量是否能夠對上;人員和人員工資是否能夠對上。
4. 把管理賬做的細致,符合管理邏輯
1) 管理賬混亂
A. 財務明細和業務明細對不上;主要原因:a.口徑不一樣;b.財務不知道業務上發生的一些事情,所以記錄結果不符;c.業務規矩不清晰。解決辦法:a.培養業務用財務口徑;b.會計科目設的細一些;c.重要差異,在給老板匯報之前,要做好差異調整表。
B. 收入、費用分配規律太粗,不能正確反映。
5. 財務管理亂
1) 預算做不好
2) 分析做不好
3) 成本費用管理做不好
4) 內控做不好
總結:等等這些財務管理做不好,是正常的,但是一定要能夠說清楚,為什么做不好,因為什么造成的混亂,如果財務管理做好,需要公司全員的配合,以及公司戰略的制定,而不是單單財務部。
第三部分,處理思路
1. 戰略要求層面(看公司戰略上是否要求,并且管理是否需要,如果真的需要那么就應該制度相關的程序和標準)。
2. 思路層面(兩套賬進行核對,看看差額;找出差異之后,看看這些差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;結合地區情況,看看當地稅務局所關注的邏輯有哪些;調整這些差異不可能是零成本的,所以要跟領導溝通,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適合自己的公司;不能自己行動,一定要跟領導溝通之后再做行動)。
總結:根據公司當前情況,有針對性的進行好思路調整,并且想方法及時與老板進行溝通,看看是否可以得到支持。
*如果您有同樣的亂賬問題需要處理
*請聯系龍女士15874935366